本网讯(记者:迎春 编)
以往人们总认为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“专利”,而近年来却频频听闻年轻人中招。秋冬乍寒乍暖之际,历来是心脑血管疾病最易缠身的季节,平日有“三高”困扰的朋友们,这时尤其需要好好保重了。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主任周国平教授提醒说,做好以下基本“路数”,可以避免八成以上的中风悲剧。
如果家里有人不幸中招,康复有什么好招数?该怎么照顾?周国平说,中风病人的康复,闯过5大关,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。
预防:居家健脑这么做
周国平强调,健脑对预防卒中有积极的作用,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均衡饮食与增加大脑活动达到效果。以下5方面可以适当多做:
1.多吃蛋、鱼类。这些食物能提供omega-3脂肪酸、多种氨基酸、卵磷脂之类的神经递质制造所需的原料。相应的,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植物性奶油、马铃薯片、沙拉酱、饼干以及薯条等食物就尽量少吃为妙。
2.多补充健脑食物。杏仁、核桃、葵花子、粳米、荞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其中,杏仁补脑的功效甚佳。其次核桃中的磷脂,对脑神经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3.多听音乐。人的语言、计算、分析等功能,由大脑的左半球负担,而音乐由右半球主管。建议平常多听音乐,可以促进“开发”右侧半脑的功能。
4.适当运动。通过肢体运动,大脑也学会了控制肌肉的新技巧,增强了判断距离的能力,保持肢体平衡的技巧,应选择多种运动方式来锻炼大脑。
5.学习新技能。老人家多学习新事物,跟上年轻人的“潮流”,并不是纯粹寻开心,而是真的能让人显得年轻哟!因为学习就是让你的大脑保持活力的最好方式。学习一门新技能会使大脑更多区域参与活动,头脑中的旧记忆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康复:帮患者闯过5关
周国平介绍,偏瘫、吞咽障碍、语言障碍、认知障碍、血管性痴呆是最常见的脑卒中五大后遗症,对患者而言,后期的康复训练对恢复智力和肢体功能至关重要。能够克服这五大困难,就顺利“通关”了。
第一关:防跌倒
中风康复病人如果再摔一跤可就不是小事了。医院的康复科常会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评估,一旦确定为高风险,医生就会提醒患者增强防范意识,呼叫器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,上轮椅前要将轮子锁定,下床行走要用助行器、穿防滑鞋等。
等恢复到能够保持坐位平衡的时候,就可以适当做一些功能训练。现在医院的平衡训练器也很“给力”——患者使用它就像玩体感游戏一样,站在一个盘子上,电脑显示屏有光标,如果感应到病人身子往左偏,光标就会左移,往右偏则光标右移。病人可以努力让光标保持在屏幕中央,进而保持平衡,锻炼下肢肌肉力量。
第二关:恢复语言
周国平说,很多中风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,要么是失语,组织话语形成表达有困难,要么是发音有困难,说话含糊不清、口角歪斜流口水。但这些患者理解别人的话、读报纸、看电视、写字等却没有问题。
这时家人可以鼓励他们读报纸,把字念出来。平时多和患者交流、说话。可以买一些小学生的识字卡片、图片或实物,让患者指认,内容以患者接触较多的日常生活用品为宜。后期可以增加训练难度,发出一些口头指令,让患者执行,比如翻书等。
发音有障碍的,要重点训练口、面、舌发音器官的肌肉运动,比如张口闭口、舌头上下左右运动、伸舌、卷舌、舌头转动、鼓腮吹气等。
第三关:强血管
中风会对心脑血管造成一系列打击,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类心肺功能障碍。周国平建议,血管康复越早开展越好。
中风后如果长期卧床或静坐,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很高,这不仅会大大增加中风再发的风险,还可能引起心肺功能衰竭。患者应尽可能早下床,不要总是躺在床上。若肢体不能自主运动,可在康复治疗师帮助下活动肢体关节,慢慢重新“学走路”。步态走稳、走对后,患者最好每天主动步行一定距离(如50步/天)。不过,不主张患者进行大幅度运动,比如跑步等无氧运动。
第四关:保认知
周国平说,临床上约30%~40%的中风患者有认知障碍。医生会先评估患者的定向力、注意力、计算力、远期及近期记忆力等认知能力,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。
总的来说,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,康复过程需要有耐心,像教小学生一样,从最简单的算术题开始恢复计算力;从最基础的看图识字开始增强认知能力。定向力的练习和视觉记忆的测定,可做地图作业、彩色积木块排列、物品分类、数字的排列、问题处理等。
一般来说,认知康复的强度可以说需要达到孩子上学的强度了:每天至少6小时,每周至少6天,连续6个月。如果感觉疲劳,也不要过于坚持,可适当降低强度。
第五关:调情绪
据统计,40%~70%中风的人会有焦虑、抑郁等问题。如果不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患者会产生无用感,心态消极,人也变得懒惰、不爱说话、抑郁等。家人需要经常鼓励患者,给予包容和爱,帮助患者解决心理和情绪问题。